郢书岱说丨泰山匾额文化漫话

泰安日报社·最泰安全媒体2023年07月29日 08:59

□周郢

所谓“匾额”,系指悬挂于殿堂或亭榭之上的题字牌额,依其形式可分为直额与横匾,其材料或为木制,或为石制、砖制,集文辞、书法、民俗、雕刻于一体,具有多重审美价值。

△岱庙寝宫匾“权舆造化”。通讯员供图

泰山匾额源起甚早,唐《神宝寺碣》中有“自齐梁以来,不易题牓”语,“题牓”即为匾额之别称。此后宋元明清渐至繁盛,不乏帝王御笔、名家宝翰。如宋真宗建天贶殿,“慎择灵辰,揭之题榜”(《天贶殿碑》);金泰安太守姚建荣西溪建亭,“榜之曰‘萃美’”(《萃美亭记》);明代建红门阁,“方元焕书扁(通匾)曰‘梯云’”(明《泰山志》卷二);清代于岱顶建乾坤亭,康熙帝乃“亲洒宸翰,题‘普照乾坤’四字,刊成匾额,建亭而悬其中”(清岳濬《圣祖御题匾额记碑》);乾隆帝题额尤多,见于《东巡金石录》著录者有数十条,如“震维灵岳”(岱顶碧霞祠匾)、“云巢”(岱顶行宫匾)、“胜览方舆”(朝阳洞行宫匾)、“独尊宇宙”(乾坤亭匾)、“浴日养云”(望海亭匾)、“大德曰生”(岱庙峻极殿匾联)、“权舆造化”(岱庙寝宫匾)、“乾坤正气”(南天门关帝庙匾)、“莲界慈航”(对松山大悲殿匾)、“灵府慈光”(朝阳洞碧霞祠匾)、“紫垣凝命”(半山玉皇庙匾)、“琼霄珠照”(回马岭碧霞祠匾)、“景会群真”(万仙楼匾)、“普门圆应”(一天门北观音阁匾)、“现因果法”(酆都庙匾)等。这其中除了直书庙殿亭轩名目,间有言情状物、涵泳哲思之作,寄寓远致、理趣盎然。有的更深具历史内蕴,如康熙帝谒碧霞祠后,御题“坤元叶德”,既体现碧霞女仙之特点,又强调其辅佐岳神同治天下之权威,展示清代统治者对泰山女神神职之定位;继之雍正帝题“福绥海宇”,乾隆帝题“赞化东皇”,嘉庆帝亦以祈雨获应“朕拟亲书匾对,发往悬挂,以酬神贶”(《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》第19册),均体现了清廷对碧霞神威的高度认同,标志着元君庙祀日益纳入国家正祀。

惜这些匾额,绝大多数毁于民国北伐之役后。赵新儒《泰山小史注》云:“十七年(1928年)时,省府在泰,搜取各庙匾联,造桌凳,为‘废物利用’,遂皆遭刀锯矣!”今存者不足十分一二。幸近年管理部门复制部分名匾,重悬殿阁,稍还旧观。古人每以匾联并称,泰山楹联辑录著作已出多种,而匾额尚乏人整理。今王子正史君对此试加编录,填录泰山文化之空阙,诚属一桩有益之举(本文系为王子正史《泰山名匾》一书所撰序言)。